2025.07.07香氣體驗

在言語無法到達的地方:手譯員丘安的香氣與手語人生

蝴蝶以氣味形塑每年遷移的蝶道,螞蟻用觸角交流行進的方向。在同一片土地上,存在著許多種溝通的方法。儘管我們習慣用說話表達,其實人類也擁有一種無聲的溝通方式:手語。

在這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裡,手語翻譯員如橋樑般存在,連結著兩個不同的語言世界。而當工作疲憊需要療癒時,香氣成為了另一種無聲的陪伴,從嗅覺進入心中,溫柔撫慰著身心靈。

【靜靜地聆聽】主題月,我們邀請到任職手語翻譯的丘安,分享這兩種無聲的溝通形式,如何豐富她的生命歷程。

關於手譯員丘安

丘安自大學期間接觸手語至今,擁有十餘年的手語翻譯實務經驗。從臺北市1999熱線服務專線手語視訊、疫情指揮中心的即席手語翻譯,到協助聾人及聽障相關協會等各方翻譯需求,她的足跡遍布各個聽人及聾人需要溝通的場域。

近年來,她又多了「學生」的身份。懷抱著對這項語言的熱情,帶著多年的實務經驗重返校園,就讀語言所手語組,希望藉由這段學術旅程,協助自己整合理論框架及實務經驗,以更全面性的視角完整理解手語這門語言。

因緣際會的開始:發現無聲交流的魅力

回想起初次接觸手語的經歷,丘安說這完全是「因緣際會」。

「當時只是拿著便當找座位吃午餐,沒想到就進入了手語社。在此之前,我生命中從未出現過任何『手語』相關的元素。」
看似偶然的相遇,成為她人生的轉捩點。原本害羞、不太善於言詞的她,竟然在手語中找到了更自在的表達方式。

「在我不擅言詞的青澀階段,驚訝於世界上還有這樣獨特的方式,可以傳達彼此的意念。外界看似無聲,跳進去才發現其實嘈雜得無比精彩。」

她生動地描述著手語的魅力:「看聾人打手語真是太過癮了,就像在短時間內看了好多場經典又獨特的劇碼。用雙手,疊加上不同的細微動作、表情差異,那是一種在詞彙還不能及的光速狀態,就已搶先並準確表達出一個又一個完整且豐富的語境,幽默又風趣!」

就這樣,丘安著迷於手語的魅力。那些曾拘謹說不出口的話,透過手語便能輕鬆地表達出來,且傳遞得更有滋味。

香氣的療癒力量:在奔波中找到定錨

多年後,另一種無聲的溝通方式悄然進入她的生活。

「當初學習芳療的契機是朋友計畫開工作室,我想學習相關技能未來有機會一起工作。雖然後來沒有成行,但我卻找到可以支撐身心的療癒方法,收穫更大。」

翻譯工作的挑戰與精準度

作為手語翻譯員,丘安深刻理解這份工作的複雜性。「翻譯員本質上是無聲的,不能多添加自己的意志干涉或扭曲溝通雙方的內容。翻譯是兩個語言、兩種文化的互相轉譯,本來就無法傳達百分百契合的意義。」

她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說明翻譯的技巧:「『有效率』這個詞在不同語境下需要不同的手語表達方式。比如『他做事很有效率』會打成『快』;而『這個部門非常有效率,不浪費公帑』則需要打成『花錢 配合 準確,浪費 不會』。」(註:目前手語標記慣例,句子中每個手語詞彙之間是以空格呈現)

這樣高度專注的工作模式,讓她形容自己「就像一台翻譯機,需要高度理性邏輯運轉」。而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,香氣成為了重要的平衡力量。

岩蘭草的穩定力量

「手語帶領我走到許多人的面前,了解人情世事,在當中修練,而精油的出現,正是在我修練打滾受傷的時候,給予我保護及療癒。」
她最喜歡的香氣,是帶著泥壤氣息、根系抓地力極強的岩蘭草

「我的工作經常需要東南西北往來奔波,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像浮萍一樣到處飄移。當嗅聞岩蘭草的香氣,整個身體會瞬間充滿穩定紮根的力量,在風雨飄搖的時候,幫助我的身心進入一種定錨的安穩感。」

在繁忙的翻譯工作中,岩蘭草的穩定氣息,成為她漂泊工作中的定錨,陪伴她繼續用雙手協助更多需要被理解的人。

當言語無法到達的地方:香氣與手語的共通點

在情感的表達上,她也找到了香氣與手語的共通點。

「香氣沒有肉眼可見的符號形式,但是卻能跟人的身心靈進行溝通。不同的香氣,內含不同精油成分、芳香分子,可以與人體不同的生理與心理狀態進行溝通、疏通,最終讓人歸於自在平衡的狀態。」

手語也是如此。「只要是人,都有理解與被理解的溝通需求,當聾人無法跟聽人社群進行有效良好溝通的情況下,會感到孤單、人際關係淤塞。」當使用手語的聾人,可以跟比手語的人溝通,也是一種疏通。「手語幫助聾人滿足了與人溝通的目的,最終歸於自在平衡的狀態。」

用香氣表達說不出口的情感

談到是否曾用香氣表達「說不出口」的情感時,丘安溫柔地分享:「在需要高度保持理性邏輯運轉的工作狀態下,久而久之,對於與人的相處有時會疏於情感的流動。」

「香氣可取代言語來表達我想傳遞的情感。」想與家人交心時,不用過多的詞彙,而是簡單拿出自己很喜歡、令她當下感到幸福的味道給家人嗅聞。「此時也不需要過多言語,因為我相信對方聞到時,也能瞬間處於相同幸福的香氣中。」

她舉例說:「像是柑橘類搭配薰衣草,那種清新又安定的感覺,就是我想給家人的溫暖。有時候『我愛你』、『謝謝你』這些話說不出口,但透過香氣,那份心意反而能完整地傳遞。」

她特別提到一款含有土耳其玫瑰、阿米香樹、檀香、乳香的複方精油:「當自己太理智僵化,情感無法流動的時候,這個組合,是能讓我感到最浪漫鬆弛的味道。」

充滿生命力的表達方式

我們很好奇,當丘安聞到一種香氣時,腦中會怎麼形容它?是用口語描述,還是會浮現手語的畫面?

「我聞香氣,是用整個身體的情緒去感受它。」丘安有著獨特的視角:「如果真的要讓我選擇如何描述一種香氣,我會選擇手語的畫面,因為中文詞彙雖然比手語詞彙多,但手語的表達更具生命力。」

談到手語與口語的差異,丘安充滿熱忱地分享:「手語比口語能傳達更多意涵,聲音語言是線性的、在時間上依序傳遞,一個字聽完才能聽到下一個,而手語這個視覺語言是非線性、多模態的語言。一個手語可以搭配身體轉向、動作、頭傾、眼神方向等多種形式同時呈現,不僅讓溝通更有效率且能更清楚生動地描繪訊息。」

關於香氣與手語的「無聲」特質,她有著深刻的觀察:「在有香氣的地方,人可以透過嗅覺感受到沉穩的、香甜的、清新的各式香味風貌的存在;而在有手語的地方,可以透過視覺看到不同變化的手勢動作、充滿忽大忽小、情緒張力等畫面,感受到不同的空間衝擊 。」

「香氣跟手語,都難以在第一時間被察覺到,除非靠近它,進入香氣可及的範圍內,除非意識它,進入輪轉流動的畫面中。但這兩者都能用它們不同於聲音的形式,展示出各自的精彩。」

翻譯員的藝術:在存在與不存在之間

在多年的翻譯經驗中,丘安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:「如果聽人朋友是第一次接觸手語翻譯員,會習慣對著手語翻譯員講話。時間一久就會發現隊形漸漸變成V字形,聽人對著翻譯員講話,聾人也對著翻譯員打手語。」

她強調正確的溝通方式:「聽人在有手語翻譯員的場合跟聾人對話時,最合宜的狀態是:『聽人眼睛注視著聾人直接講話,然後耳朵聽著翻譯員口譯。』這可以讓聾人辨識當前發言者是來自於哪一位聽人,看到的手語內容就是來自於這位聽人自己的意思表示,而不是手語翻譯員額外加諸的意思。」

「手語翻譯員的生存之道,就是要在存在與不存在之間拿捏得宜。翻譯時角色越透明,就越能提升聾聽雙方溝通的順暢度。」

關於稱呼的正確認知

在談到「聾人」這個稱呼時,丘安也協助補充:「『聾人』這個稱呼是目前在聾人社群中最被接受、表達自我族群身分認同的稱呼。而『聽障(者)、聽覺障礙(者)』這個稱呼,是描述不以手語為主要溝通方式的口語族群。」她特別提醒要避免使用「喑啞、聾啞」等已經不合適的說詞。

手語的療癒力量:超越聽覺界限的溝通工具

在多年的翻譯經驗中,丘安見證了手語不只是聾人的專屬語言,更是一種具有療癒力量的溝通工具。

丘安曾提到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:「有一個罹患唐氏症的小男孩,封鎖自己內心不願跟外界溝通,不會講話也缺乏信心。我卻意外發現,小男孩其實會打手語,原來他過去在早療時期有學過。」

於是,丘安開始整理手語教材,安排小男孩上手語課。小男孩越來越有自信,原本細小擁擠的字越寫越大。「我這才發現,手語不只是聾人的工具,對於智能發展障礙的小孩也有正向幫助。」

在無聲中靜靜地聆聽

在人類的世界裡,除了聲音,我們還有手語、還有香氣。在無聲中,丘安以手語說出世界的模樣,也讓香氣說出了心底的情感。

透過她的分享,我們看見了溝通的多樣性與豐富性。無論是手語的視覺饗宴,還是香氣的嗅覺體驗,都提醒我們:在這個世界上,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可以表達、理解和連結。

當我們懂得如何「靜靜地聆聽」,不只是用耳朵,更是用眼睛、鼻子、整個身心,去感受這個世界多元的語言時,就能在這繽紛的靜默之中,發現更加寬廣有趣的世界。

靜靜地聆聽|主題選品 9 折

問題與搜尋

芳聊一對一

加入肯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