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7.31精油香氣筆記

【實測報告】用希臘試管實驗室檢驗「胖橄欖」的真實力

事件,是從收到一個神祕的包裹開始。

同事從希臘帶回了一組價值不斐的檢測工具:Aristoleo® Test Kit,要價125歐元。

乍看只是幾個試管、針筒、塑膠手套,以及幾瓶裝著不明液體與粉末的小瓶子,深入研究才知道,它的來頭可不小。

這是一組由雅典大學 Melliou 與 Magiatis 兩位博士研發的檢測組,在 2015 年曾獲得應用研究創新獎,主打概念是「Lab in a Vial(試管裡的實驗室)」。

簡單來說,它可以讓你在家裡就進行簡易的橄欖油分析,一小時內就能得知橄欖油中珍貴成分的含量。

於是我們迫不急待要來透過這組檢測工具,好好來解析哈樂奇迪奇冷壓初榨橄欖油,也就是被大家暱稱為「胖橄欖」的希臘橄欖油,到底與其他橄欖油有什麼差異。

為什麼要檢測橄欖油?

橄欖油看似單純,其實內含的成分非常多元。其中,**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(Extra Virgin Olive Oil)**是最值得研究的種類,因為它保留了最多天然的營養成分。除了主要的三酸甘油脂外,還有一些關鍵但稀有的小分子成分,包括:

- 角鯊烯(Squalene):保護皮膚、抗紫外線。
- 生育酚(Tocopherol):天然維生素E,抗氧化。
- 植物固醇(Phytosterols):幫助調節膽固醇吸收。
- 游離脂肪酸:品質指標之一,越低越好(特級橄欖油需低於0.8%)。
- 酚類化合物(Phenolic Compounds):抗氧化關鍵角色,也是這次我們重點觀察的成分。

而其中的**刺激醛(Oleocanthal)與裂環烯醚(Oleacein)**這兩種酚類化合物,因為它們有著強大的抗氧化與抗發炎能力,更決定了橄欖油的風味(如苦辣、青草香),因此成為眾多學術研究中的關注焦點。

實驗開始:我們怎麼做?

Aristoleo® 檢測組中包含多種試劑與測量工具。整個流程看起來像是高中化學課,實際操作起有點像是快篩檢測的進階版。基本步驟如下:

1. 使用滴管將橄欖油加入試管中。
2. 混合A劑(乙酸)與B劑(氨基酸),搖晃30秒。
3. 將混合溶劑加入油中,再搖晃30秒。
4. 加入C劑(水溶液),再次搖晃。
5. 放置45分鐘後,使用色卡比對油色深淺,判斷酚類化合物含量。


顏色越深,代表酚類化合物越豐富。色卡指標範圍為50到1000 mg/kg。

這次測試的選手們

我們選擇了市面上6款特級冷壓橄欖油,全新開瓶、盲測,並依照瓶身高度給予編號,芳療師們也依據油質特性,給予選手綽號:
1️⃣ 希臘Kolovi品種|淡雅型女性代表
2️⃣ 西班牙Picuda品種|甜美短髮型
3️⃣ 胖橄欖(希臘)|本次肯園代表
4️⃣ 義大利Tonda Iblea品種|古典學者風
5️⃣ 西班牙單一莊園款|俊俏型男
6️⃣ 台灣現榨特級油|新生兒般純淨

結果出爐!

測試後,以色卡對照顯示酚類化合物濃度排序為:

🥇編號3:胖橄欖(橄欖多酚含量高達2101mg/kg)
🥈編號2:西班牙短髮女孩款
🥉編號1:希臘Kolovi款
4️⃣ 編號6:台灣現榨特級油
5️⃣ 編號4:義大利古典學者
6️⃣ 編號5:西班牙俊俏型男

果然,我們的胖橄欖在橄欖多酚的表現遠超其他橄欖油,濃度甚至高出許多國際得獎油款。這並非代表其他橄欖油不好,而是凸顯出不同品種橄欖的特性,甚至是與產地、風土的關係,都會創造出這樣的油質多樣性。

該怎麼選油?

這次的實驗告訴我們:橄欖油的價值,真的可以透過科學方式被驗證、被看見。

當我們在購油的時候,不一定非得選擇最貴、或是有得獎的油,而是應該依據目的和使用情境,來聰明挑選。

如果希望透過日常少量攝取,就能獲得較多酚類化合物(例如直接飲用、拌沙拉、空腹喝一口等方式),那麼像胖橄欖這類高含量油,的確值得納入選項。

反之,如果你主要是拿來烹調、煎炒、取代其他脂肪來源,也可以選擇中價位但品質穩定的品牌。畢竟,每一罐油的誕生,都經歷了果實栽種、採收、壓榨、儲存等層層把關,每一滴都不容易。在橄欖油價節節高升的現在,可持續購入、兼顧荷包與健康的選項,也是好的選項喔。

更多哈樂奇迪奇橄欖油介紹

問題與搜尋

芳聊一對一

加入肯園